四季养生有章法:顺应时节调作息,养好身体少生病

来源:生活无忧 发布时间:2025-07-23

中医讲究 “天人相应”,养生的核心在于顺应四季气候变化调整生活节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养生重点,遵循自然规律调作息、理饮食,才能让身体与时节同频,提升免疫力,减少疾病侵扰。

春季养生重 “生发”,需调和肝气、舒展身心。此时应早睡早起,清晨可到公园散步,让身体沐浴晨光,促进阳气升发;饮食上多吃芽菜、菠菜等应季蔬菜,搭配枸杞、陈皮疏肝理气,避免过量食用辛辣助火之物。中医认为,春季肝火旺易致头痛失眠,可睡前用菊花泡水饮用,配合温水泡脚 15 分钟,帮助平复情绪。

夏季养生要 “防暑湿”,注重清热养阴。白天宜晚睡早起,利用清晨与傍晚进行适度运动,正午高温时减少外出;饮食需兼顾解暑与补养,绿豆汤、冬瓜汤可清热利湿,同时搭配瘦肉、鸡蛋补充消耗的能量。夏季毛孔张开易受风寒,空调温度不宜低于 26℃,出汗后忌直接冲冷水澡,以免湿邪侵入体内。

秋季养生需 “防燥润肺”,收敛精气。应早睡早起,晨起后可做扩胸运动,增强肺部功能;饮食上多吃梨、银耳、百合等润燥食物,少吃辛辣烧烤,避免损伤津液。秋季昼夜温差大,需及时增减衣物,所谓 “春捂秋冻” 并非盲目挨冻,而是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增强抗寒能力。

冬季养生以 “藏阳保暖” 为要,积蓄能量。宜早睡晚起,等待日出后再外出,避免寒邪侵袭;饮食可适当温补,羊肉、核桃、黑芝麻等食物能滋养肾精,但需根据体质调整,阴虚火旺者不宜过量。冬季运动以室内为主,瑜伽、太极拳等温和项目可促进血液循环,又不会过度消耗阳气。

顺应四季养生,本质是让身体与自然形成良性互动。每个季节的作息调整、饮食搭配,都是在为身体 “量体裁衣”,长此以往,气血调和、脏腑功能稳定,自然能少生病痛,收获由内而外的健康。

相关推荐
糖尿病风险全解析:你的生活方式正在“培养”疾病吗?

糖尿病曾被认为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但如今,30岁以下确诊的病例屡见不鲜。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约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详细]

健康资讯2025.09.12
养生:于日常细微处,涵养身心自在

当 “熬夜养生”“暴食后节食” 成为流行的矛盾体,人们渐渐意识到:真正的养生从不是突击式的补救,而是融入三餐四季的生活哲学。...[详细]

健康资讯2025.08.11
刚出生的婴儿额头有红色印记怎么回事?

新刚出生的婴儿额头上的红色印记通常是由于血管瘤或血管扩张引起的,这种现象在婴儿中较为常见。这些印记可能是先天性的,也可能...[详细]

健康资讯2025.08.07
风湿的症状有哪些?怎么缓解?

风湿病的表现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影响全身多个器官。风湿病是一类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类型包括类风...[详细]

健康资讯2025.08.05
得了肛瘘怎么办?可以做微创手术吗?

肛瘘可以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这一方法创伤小、恢复快,适合多数患者。肛瘘多由肛门腺感染引起,严重时需及时手术干预,微创手...[详细]

健康资讯2025.08.04
西红柿没熟能吃吗?

西红柿不熟不能吃。西红柿可以说是生活中最常接触的蔬菜,可以组合各种食材,但是吃西红柿的时候,要注意绿色的西红柿,也就是说...[详细]

健康资讯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