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排毒减肥餐 不运动也能瘦
你们就甘心这样胖下去吗?其实,懒人也有懒人的办法,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关于三日排毒减肥餐的相关内容,让你不用节食就能一点点瘦下来。
第一天:排除表面毒素
第一天以排为主,清空身体毒素和垃圾。第一天的早餐,推荐的是菠菜清汤一碗;午餐正常吃,午餐给一整天提供能量,摄入要足,提醒各位的是不要太过油腻的肉类和高热量的油炸食物之类即可;晚餐就是一碗冬瓜肉粒汤,将汤喝完之后,吃你平时三分之一的饭量即可。
早餐——菠菜清汤
材料:菠菜200克,姜1片,清水或冬菇脚水1杯半。
做法: 清水、姜片煮滚,加入菠菜滚熟即成。
午餐——正常吃饭。
晚餐——冬瓜肉粒汤
材料:冬瓜粒200克,瘦肉100克,姜1片,清水或冬菇脚水2杯。
做法:清水、姜片、冬瓜粒滚熟,再加人瘦肉慢火浸熟即成。
冬瓜纤维最能畅通胃肠,排出大便。
第二天:身体深层排毒
给身体深层排毒,这个时候虽然还在排,但是也要给身体适当的补充一些营养,少量的瘦肉是可以的,尤其是牛肉。跟前一日一样,我们特制了清汤瘦身食谱,同样对午餐不过多限制,但是建议最好遵循我们推荐的这些食物种类进行摄入。
早餐——枸杞猪肝汤
材料:枸杞200克,猪肝200克,姜1片,清水2杯。
做法:清水、姜片、枸骨滚15分钟,加入猪肝慢火浸熟,再加入枸叶翻滚即成。
开始进行减重计划时,因为还在适应期间,所以对于食欲的控制尚不能随心所欲。
不喜欢吃内脏的同学可以将猪肝换成猪瘦肉。瘦猪肉含蛋白质较高,每100克可高达29克,每100克脂肪含量为6克,但经煮炖后,脂肪含量还会降低,因此,也较适合胖人食用。
午餐——无特别规定,遵循避免油腻肉类和高热量食物即可。
晚餐——番茄牛肉汤
材料:番茄200克,牛肉75克,姜1片,清水2杯。
做法:清水加人姜片煮滚,放人番茄、牛肉慢火煮熟即成。牛肉可切薄片,或剁成牛肉碎。
牛肉的营养价值仅次于兔肉,也是适合于胖人食用的肉类。每100克牛肉含蛋白质20克以上,牛肉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较多,而且含脂肪和胆固醇较低,因此,特别适合胖人和高血压、血管硬化、冠心病和糖尿病病人适量食用。
第三天:巩固瘦身成果
此时身体已将近排空,千万不可暴饮暴食,因为这个时候,身体处于饥渴状态,你吃多少都会被吸收多少。此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巩固之前的瘦身成果,饮食摄入热量保持不变,等身体适应这样的规律以后,慢慢就会养成一个新的饮食习惯,从此轻松享瘦。
早餐——节瓜鱼片汤
材料:节瓜200克,鱼片100克或鱼肉100克,金菇1撮,姜1片,清水或冬菇脚水2杯。
做法:清水、姜片煮滚,加入节瓜、金菇、鱼肉慢火煮熟即成。
一般畜肉的脂肪多为饱和脂肪酸,而鱼的脂肪却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很好的降胆固醇作用。所以,胖人吃鱼肉较好,既能避免肥胖,又能防止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多吃鱼肉还可缓解心情抑郁哦。
午餐——清汤面
晚餐——金针木耳鸡汤
材料:金针1撮,木耳1撮,鸡肉100克,姜1片,清水或冬菇脚水一杯半。
做法:清水、姜片煮滚,加入浸透的金针、木耳滚片刻,加入鸡肉慢火浸熟即成。
每100克鸡肉含蛋白质高达23.3克,脂肪含量只有1.2克,比各种畜肉低得多。所以,适当吃些鸡肉,不但有益于人体健康,也不会引起肥胖。
以上就是关于“三日排毒减肥餐“的相关介绍,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的内容,可以关注本站,以便您获取更多的资讯。
- 上一篇:女性游泳注意事项
- 下一篇:食物搭配禁忌,真有那么多讲究吗?
-
肾阳虚怎么调理?多吃什么食物补阳虚?
肾阳虚的相关调理,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战斗,大家除了在定时定量服用补肾药物以外,还得注意饮食方面的调整,那么肾阳虚如何调理多...[详细]
健康资讯2025.07.01
-
怎样健康合理的健身?
我们现代人热爱健身,通过健身减肥、塑造体型、舒缓压力等,有些人为了快速达到目的,以为增加运动时间、加大运动量就可以,但是...[详细]
健康资讯2025.07.01
-
肾阳虚有什么症状表现?怎么调理有效果?
肾阳虚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其表现也是多种多样,尤其表现在男人身上,症状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如何调理也成了男性群体中的常见...[详细]
健康资讯2025.06.25
-
女性心烦易怒失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平时生活中不少女性会出现失眠心烦易怒的表现,但是大家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会以为是最近过于劳累影响了睡眠。但是长期的失眠心烦...[详细]
健康资讯2025.06.25
-
心绞痛有哪些类型?希望您了解全面做好防治!
心绞痛也是心脏疾病的一种,发作时患者会觉得胸口有明显的刺痛感,如同刀绞一般,难以忍受。如果频繁发作,无法得到及时治疗,还...[详细]
健康资讯2025.06.25
-
冠心病支架手术怎么样?术后是否应该坚持服药?
冠心病已经成为了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杀手,近年来患病人数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并且逐渐低龄化。在患上冠心病之后,到了非常严...[详细]
健康资讯2025.06.19